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官员在宫廷中受到皇帝赏赐的场景,充满了荣耀感和仪式感。
前两句写官员傍晚被皇帝召见,在浴堂(皇帝沐浴更衣的地方)从容交谈,回办公处后文书官赶忙记录皇帝的旨意。这里展现了君臣亲近的关系和宫廷的高效运转。
中间四句生动描写赏赐场景:皇帝特赐的美酒让杯中常满,宫廷特制的龙烛点燃时连滴落的蜡泪都带着香气。这里用"郢醪"(楚地名酒)和"龙烛"(皇家蜡烛)凸显赏赐的珍贵,通过"泪有香"这个巧妙比喻,把蜡烛拟人化,让场景更富诗意。
后四句转到工作场景:官员们起草文书才思敏捷,封存奏章动作利落;宣读诏书时众人齐声拖长语调。最后百官列队聆听皇帝恩诏,争相传诵从皇宫传出的雄文佳作。这里展现了朝廷工作的庄重氛围,以及官员们对皇恩的感激。
全诗通过"赐酒烛"这个细节,以小见大地展现了君臣关系、宫廷礼仪和文人风雅。诗人用"泪有香"这样的神来之笔,把日常物品写得充满情感,让严肃的宫廷场景透出温暖人情味。
苏颂
(1020—1101)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阳,字子容。苏绅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知江宁。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英宗即位,为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诰,知审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诰,出知婺州。元丰初,权知开封府,改沧州。奉旨编纂《鲁卫信录》。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书兼侍读,以邃于律历提举研制新浑仪。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后罢知扬州,徙河南。绍圣末致仕。有《苏魏公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