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儿联 其九百五十二

子卿胡地节;台九少年鎗。

现代解析

这首联诗用两个历史典故,传递了坚守信念的热血精神。

上联"子卿胡地节"讲的是苏武(字子卿)牧羊的故事。苏武被匈奴扣押19年,始终握着汉朝的使节(外交信物),即便节杖上的毛都掉光了也不屈服。这里用"胡地"点明塞外环境,用"节"字突出他宁折不弯的骨气。

下联"台九少年鎗"说的是少年夏完淳抗清的故事。他17岁在南京雨花台("台"指刑场)就义时,刽子手见他年幼手抖,少年反而夺过枪("鎗")自己刺向喉咙。这个"夺枪"细节把少年英雄的刚烈写得惊心动魄。

两句话像电影特写镜头:一个聚焦塞外老臣磨秃的节杖,一个定格刑场少年染血的长枪。通过一老一少两个历史瞬间,把中国人"宁为玉碎"的气节浓缩在10个字里。最妙的是"节"与"鎗"都是实物,却承载着比刀剑更锋利的精神力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