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咏古六首 其五 弃繻生墓

却被关门识此生,尺繻谈笑换长缨。
祇怜贾谊空流涕,赢得长沙鵩赋成。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怀才不遇的读书人故事,用两个历史典故道尽人生际遇的戏剧性。

前两句说的是"弃繻生"的典故:汉代有个叫终军的年轻人,过函谷关时把通行证(繻)扔了,自信将来能凭本事回来。后来他果然建功立业,用谈笑间获得的官帽(长缨)兑现了当初的豪言。这里用"尺繻换长缨"的对比,展现寒门学子逆袭的快意人生。

后两句笔锋一转,搬出悲剧天才贾谊。这个二十岁就被皇帝重用的才子,因为得罪权贵被贬长沙,终日与不祥的猫头鹰(鵩鸟)作伴,只能把满腹才华写成悲凉辞赋。两个故事一正一反,就像人生AB面:有人能突破命运枷锁,更多人却像贾谊那样被困在现实牢笼里。

诗人用"祇怜"(只可惜)这个转折词,悄悄流露了自己的倾向——表面在赞叹终军的幸运,实则更共情贾谊的遭遇。最后"赢得"二字用得最妙,看似说贾谊收获了文学成就,实则暗指这种"成就"是用人生失意换来的苦涩果实。这种含蓄的反讽,正是古典诗词最耐人寻味的地方。

赵执信

赵执信[shēn](1662~1744)清代诗人、诗论家、书法家。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知如老人。山东省淄博市博山人。十四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十八岁中进士,后任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升所作《长生殿》戏剧,被劾革职。此后五十年间,终身不仕,徜徉林壑。赵执信为王士祯甥婿,然论诗与其异趣,强调“文意为主,言语为役”。所作诗文深沉峭拔,亦不乏反映民生疾苦的篇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