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边閒咏十首(续) 其一 秃笔(2008年1月)

塾中初习字,挥墨乱翻江。
屡变三花脸,时睃百叶窗。
可怜毛疑秃,失笑气难降。
思觅还童术,嬉游吾旧邦。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幽默自嘲的笔调,描绘了初学书法时的笨拙场景和童真心态。

前四句像快镜头一样展现学字趣事:私塾里刚开始练字,毛笔像条不听话的泥鳅,把墨汁甩得到处都是("乱翻江")。脸上蹭得墨迹斑斑像京剧变脸("三花脸"),眼睛却总偷瞄窗外风景("百叶窗"),活脱脱一个坐不住的小学生形象。

后四句转入温情自嘲:看着写秃的笔头,既心疼("可怜")又好笑。最妙的是结尾的奇思妙想——诗人居然想找"返老还童术",回到那个可以任性玩墨的童年。这里的"旧邦"不是指国家,而是比喻记忆里无忧无虑的童年乐园。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翻江""变脸"等夸张比喻,让练字场景活灵活现
2. "睃"这个偷看的小动作特别有生活气息
3. 把秃笔拟人化,说它"气难降",仿佛毛笔也在赌气
4. 最后突发奇想的"还童术",把成年人对纯真年代的怀念写得妙趣横生

就像看见一个大人对着童年照片会心一笑,诗中既有对过往笨拙的调侃,又藏着对单纯时光的温柔眷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