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十二首

海门鼓浪拍天飞,妙喜家风孰与知。
今山风云重借便,分明向上为全提。
文彩未彰,消息已露。
动地惊天,不容回互。
云汉昭回星斗垂,谁敢抬头正眼觑。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慧空的作品,名为《偈颂十二首》。它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教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下面我将尝试用现代的语言来解读这首诗。

首先,“海门鼓浪拍天飞”,这里的“海门”可能指的是一个宽广的海域,而“鼓浪”则形容海浪拍打岸边的声音。整个画面给人一种壮观的感觉,好像海浪在天空中飞翔。这可能象征着佛法的无边无际,如同海浪一样浩渺。

接下来,“妙喜家风孰与知”。这里提到的“妙喜家风”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修行或教法,而“孰与知”则是询问谁能理解或知道这种修行或教法的真正含义。这可能表达了作者对于佛法深邃奥妙的感慨,同时也在寻求能够理解的人。

然后,“今山风云重借便”。这里的“今山”可能指的是某个具体的地点,而“风云重借便”则意味着在这个地点,佛法的力量再次得到了显现。这可能表达了作者对于佛法在特定环境下再次发挥作用的期待。

接着,“分明向上为全提”。这句话的意思是,佛法的目标应该是向上提升,达到一种全面的境界。这可能表达了作者对于佛法修行目标的理解,即不仅仅是追求个人的解脱,而是追求一种全面的、圆满的人生状态。

最后,“文彩未彰,消息已露。动地惊天,不容回互。云汉昭回星斗垂,谁敢抬头正眼觑。”这是整首诗的核心部分,也是对佛法最深刻、最精炼的表达。这里描述了佛法的威力,它能够震撼天地,让人无法抵挡。同时,也提醒我们,佛法不是用来炫耀的,而是应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理解和感悟。它强调了佛法的力量和重要性,同时也提醒我们要以谦虚的态度去学习和实践佛法。

释安永

释安永(?~一一七三),号木庵,俗姓吴,闽县(今福建福州)人。弱冠为僧,未几谒懒庵于云门。懒庵徙怡山,命为首座。后继席。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居乾元,迁黄檗。又三年,移住福州鼓山寺。乾道九年卒。为南岳下十七世,西禅懒庵鼎需禅师法嗣。有《木庵永和尚语》,收入《续古尊宿语要》卷五。《嘉泰普灯录》卷二一、《五灯会元》卷二○、《续灯正统》卷一○有传。今录诗四十六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