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海虞钱氏所藏王均章虞山图
扁舟昆湖去,忆向虞山还。
当时迫日暮,未得穷跻攀。
至今三短章,寂寥不重删。
安知六载后,依然见兹山。
谅无愚公愚,赖有顽仙顽。
顽仙隐居处,深林置柴关。
丹灶火常伏,药阑苗载芟。
高情付缣素,丹青色斑斑。
兹山卧平野,隐然不成环。
透迤亦甚远,攒蹙何其慳。
只尺见百里,群峰互垂鬟。
飞鸟归易没,浮云出偏闲。
拂水最奇丽,空岩故漩澴。
天风或稍定,石壁仍潺潺。
仙宫对佛寺,妙境非人寰。
独怜仲雍墓,谁为剪榛菅。
短棹载书卷,浩歌水云间。
仿佛归庵翁,往来宝严湾。
窃禄本无补,乞身亦多艰。
卧游毕旧愿,坐啸开尘颜。
当时迫日暮,未得穷跻攀。
至今三短章,寂寥不重删。
安知六载后,依然见兹山。
谅无愚公愚,赖有顽仙顽。
顽仙隐居处,深林置柴关。
丹灶火常伏,药阑苗载芟。
高情付缣素,丹青色斑斑。
兹山卧平野,隐然不成环。
透迤亦甚远,攒蹙何其慳。
只尺见百里,群峰互垂鬟。
飞鸟归易没,浮云出偏闲。
拂水最奇丽,空岩故漩澴。
天风或稍定,石壁仍潺潺。
仙宫对佛寺,妙境非人寰。
独怜仲雍墓,谁为剪榛菅。
短棹载书卷,浩歌水云间。
仿佛归庵翁,往来宝严湾。
窃禄本无补,乞身亦多艰。
卧游毕旧愿,坐啸开尘颜。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看到朋友收藏的《虞山图》后有感而发,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
开头作者回忆自己曾经乘船游览昆湖和虞山,但因为天色已晚没能尽兴游玩,只匆匆写下三首短诗。没想到六年后,通过这幅画再次见到了虞山的景色。这里用"愚公移山"的典故自嘲,说自己没有愚公那样的毅力,但幸好有"顽仙"(指画家)用画笔把山水留存下来。
中间部分详细描绘画中的虞山景色:隐士的茅屋、炼丹的炉灶、药圃菜园,还有用细腻笔触描绘的青山绿水。画中的虞山虽然只是平面图像,但群峰叠嶂、飞鸟流云都栩栩如生。特别提到拂水岩的奇丽风光和潺潺流水,还有山中的道观佛寺,构成了一幅人间仙境。
最后作者抒发感慨:看到画中带着书卷乘船高歌的隐士,仿佛看到了自己向往的生活。但现实中却难以摆脱官场束缚,只能通过"卧游"(躺着欣赏画作)来实现云游山水的心愿。整首诗通过对画作的欣赏,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现实无奈的复杂心情。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平实的语言描绘出令人神往的山水画卷 2. 通过对比画中理想和现实处境,展现内心的矛盾 3. 将普通的观画体验升华成对人生追求的思考 4. 即使不懂典故,也能感受到诗中宁静悠远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