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周懿文的县尉(相当于现在的县官)赴任途中的场景和心情,充满了旅途的艰辛与对未来的期许。
开头两句写清晨出发的场景:天刚亮,船夫整理船只准备出发,朝霞映照水面。诗人提到周懿文要去补缺东溪县的官职,路途遥远("道赊"就是路远的意思)。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比喻写旅途艰辛:简陋的旅店连柴火都不够烧("旅突倦供樵客桂"),为了赶时间连饭都顾不上吃("官符贪及戍时瓜")。接着用"蟾生海岸"(月亮从海面升起)和"天倚山城"(天空仿佛斜靠在山上)的意象,描绘出荒凉孤寂的旅途夜景。
最后两句最有人情味:诗人嘱咐周尉,年底时多写信来("岁晚私书无惮数"),别担心信使辛苦,山上的野花(暗指家书)会减轻邮差的疲惫。这里用"岭头花"的意象,既点明路途艰险,又暗含对友情的珍视。
全诗通过晨光、夜月、山城、野花等意象,将一位基层官员履职路上的艰辛与诗人对他的关怀写得含蓄动人。最打动人的是最后那个温馨的约定——再远的路,也挡不住真挚的友情。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