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修行者临终前的感悟,用对比手法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
前两句"不到清泉白石边,却来城市走喧喧"像是在自我反省:明明可以去清净的山林修行(清泉白石象征纯净自然的修行环境),却偏偏选择在喧嚣的尘世中奔波。这里的"城市走喧喧"生动表现了世俗生活的嘈杂忙碌。
后两句笔锋一转,写夜晚看到银河(银潢水)倾泻在华丽楼台(琼台玉槛)前的景象。这个画面看似在描写美景,实则暗含深意:银河象征永恒的自然法则,而华美的楼台代表世俗的荣华。诗人临终前终于明白,再辉煌的人世繁华,终究要回归自然的本真。
全诗通过"清净vs喧嚣"、"自然vs尘世"的对比,表达了放下执念、回归本真的禅意。语言清新自然,用"银河水泻楼台"这样富有画面感的意象,把深刻的哲理说得生动易懂。最后两句尤其巧妙,既描绘了壮美的夜景,又暗喻了生命终将回归宇宙大道的真理。
刘尧夫
抚州金溪人,字淳叟。少师陆九渊兄弟。孝宗淳熙二年进士。历国子正,迁太学博士,极言时相之失。通判隆兴府,忽背九渊之学而言其谬,为朱熹所责。寻学禅为僧,未几卒。有《井丛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