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宋代皇妃墓的荒凉景象,通过生动的画面传递出时光流逝、繁华不再的哀愁。
首联直接点出皇妃墓的位置和现状:在南屏山毗卢阁附近,如今只剩三尺高的野草掩映着石门。一个"掩"字暗示了这座墓已被人遗忘。
中间两联用四组对比强烈的意象展现昔盛今衰:
1. "珠襦"(华贵葬服)与"黄沙"对比,当年陪葬的珍宝如今散落在秋风中,只剩月光照着孤坟。
2. "松间黠鼠"与"行幄"(皇室仪仗)对照,昔日皇家仪仗驻地,现在成了老鼠窝。
3. "流萤"与"舞衣"相映,当年歌舞升平的场景,如今只有萤火虫在竹林间闪烁。
尾联用古寺钟声、澄潭倒影、荒草斜阳三个意象收束,梵音隐约更添寂寥,潭水映照的只有衰草残阳。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荒""斜"等字眼,让读者自然感受到对历史变迁的唏嘘。
全诗像一组电影镜头:从杂草丛生的墓门推近到散落的珠宝,拉远到月光下的孤坟,再切换到老鼠窜动的松林、萤火点点的竹林,最后以悠远的钟声和落日余晖作结。这种蒙太奇手法让沧桑感层层递进,比直接说"这里很荒凉"更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