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镜见白髭有感
自嗟蒲柳姿,逢秋易摇落。
览镜见白髭,朱颜不如昨。
十五二十时,英气飞磅礴。
仗剑期万里,宁甘老林壑。
酒酣耳热时,盘空见秋鹗。
更过十七年,翻成垂翅鹤。
皤然已二毛,屈曲同尺蠖。
室人交遍谪,路人亦讪谑。
囊橐黄金空,一钱自羞怍。
达者重炎凉,贫者重然诺。
所以郭恕先,甘心友臧获。
览镜见白髭,朱颜不如昨。
十五二十时,英气飞磅礴。
仗剑期万里,宁甘老林壑。
酒酣耳热时,盘空见秋鹗。
更过十七年,翻成垂翅鹤。
皤然已二毛,屈曲同尺蠖。
室人交遍谪,路人亦讪谑。
囊橐黄金空,一钱自羞怍。
达者重炎凉,贫者重然诺。
所以郭恕先,甘心友臧获。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中年人揽镜自照时的感慨,通过今昔对比道出了人生际遇的无奈。全诗用白描手法,语言直白却充满感染力。
开篇用"蒲柳"自比,说自己是容易衰败的体质,就像入秋就凋零的柳树。照镜子看见白胡子,发现容颜已老。这里用最日常的"照镜子"场景,自然引出对青春的追忆。
中间部分形成强烈对比:年轻时(15-20岁)意气风发,像展翅高飞的猛禽(秋鹗),带着宝剑想闯荡天下。但十七年过去,现在却像垂着翅膀的病鹤,头发花白,活得畏畏缩缩像尺蠖虫。这种"飞禽变爬虫"的比喻特别生动,让读者直观感受到人生落差。
后段写现实窘境:不仅被家人埋怨,连路人都嘲笑。口袋空空,穷得羞愧。但诗人强调,就算贫穷也要守信("贫者重然诺"),并以宋代画家郭恕先为例,说他宁愿和底层人做朋友也不攀附权贵。这里突然拔高立意,在自嘲中展现了骨气。
全诗妙在三点:一是用"镜子"这个道具串起回忆与现实;二是动物比喻(鹗、鹤、尺蠖)形象展现人生起伏;三是结尾处从自怜转为自持,在叹息中保留尊严。这种"认命却不认输"的态度,正是打动现代读者的关键——它道出了每个遭遇现实打击的普通人,内心那份不甘熄灭的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