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梵才

老被诗名系此身,思深山去避人群。宝台千尺隔江见,清磬一声归路闻。

岩上开扉灯照月,庵前扫地雪和云。终焉此是清凉处,净住无惭相国文。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诗人厌倦了世俗名声,想要躲进深山清净生活的故事。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逃离世俗的渴望 开头两句直白地说"我受够了诗名带来的束缚,真想躲进深山远离人群",就像现代人发朋友圈说"好想辞职去隐居"一样真实。诗人用"系此身"这个比喻,生动表现了名声像绳子一样捆住自己的感觉。

2. 理想中的隐居生活 中间四句像一组电影镜头:隔江望见佛寺宝塔,回家路上听见清幽钟声;岩洞里点灯与月光辉映,庵前扫雪时雪云难分。这些画面充满禅意,特别是"扫地雪和云"这句,把扫雪时雪粉飞扬、与天上云雾融为一体的景象写得特别美,让人感受到山居生活的空灵纯净。

3. 心灵的归宿 最后两句是感悟:原来这样清静的地方才是归宿,在这里修行无愧于古人说的"净住"境界。"净住"指清净修行,诗人觉得这样的生活才对得起前辈高僧的教诲。结尾提到"相国文",可能是用典表示自己追求的境界有历史渊源。

全诗妙在把"想隐居"这种常见情绪写得具体可感:钟声、雪景、月光这些意象组合成一幅超脱尘世的立体画卷,让读者也能感受到山居生活的宁静美好。诗人没有说教,而是用画面带我们体验了他向往的精神世界。

蒋堂

(980—1054)宋常州宜兴人,字希鲁,号遂翁。真宗大中祥符五年进士。历任知县、通判、知州。召为监察御史,迁侍御史。累知应天府、杭州、益州等地。以礼部侍郎致仕。为人清修纯饬,好学,工文辞,有《吴门集》。今存《春卿遗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