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十一月望日大星殒于西南

岁十一月大星殒,斗柄插子夜初更。燄光烛地散霞綵,芒角经天如月明。

春秋重犯灾异见,田里厌闻愁叹声。临风劝汝一杯酒,海宇何日歌升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颗巨大流星在冬夜划破天际的壮观景象,同时抒发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忧虑。

开头两句用白描手法交代时间地点:寒冬十一月,北斗星的勺柄指向子时方位(深夜11点-1点),一颗耀眼流星突然坠落西南方。接着用两个生动比喻描写流星——它的光芒把地面照得如同彩霞铺展,划过的轨迹比月光还要明亮。这里通过"烛地""经天"等词,让人仿佛亲眼看到流星撕裂夜空的震撼画面。

后四句转入深沉思考。诗人联想到史书上记载的灾异天象,暗示流星坠落或许是不祥之兆。最打动人心的"田里厌闻愁叹声"这句,把视线从星空拉回人间,说老百姓已经听够了苦难的叹息(暗指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境)。最后诗人举杯对流星倾诉:什么时候天下才能太平啊?这个结尾既浪漫又心酸,举杯问流星的举动,把无力改变现状的苦闷表现得含蓄而深刻。

全诗就像一部微型纪录片:先给流星特写镜头,再切换到史书典籍,最后定格在叹息的百姓身上。诗人用流星这种自然奇观作引子,真正想说的是对民生多艰的痛心。这种借景抒情的写法,比直接说"百姓好苦"更有感染力。

袁华

苏州府昆山人,字子英。工诗,长于乐府。洪武初为苏州府学训导。有《可传集》、《耕学斋诗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