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咏春雨
江海茫茫春欲遍(刘长卿)。
草细堪梳(李贺),野色寒来浅(罗隐)。
向晚因风一川满(薛奇童)。
兰闺柳市芳尘断(骆宾王)。
越女含情已无限(羊士谔)。
衫筱萋萋(萧颖士),天畔登楼眼(杜甫)。
此夜断肠人不见(顾况)。
纱窗只有灯相伴(裴悦)。
草细堪梳(李贺),野色寒来浅(罗隐)。
向晚因风一川满(薛奇童)。
兰闺柳市芳尘断(骆宾王)。
越女含情已无限(羊士谔)。
衫筱萋萋(萧颖士),天畔登楼眼(杜甫)。
此夜断肠人不见(顾况)。
纱窗只有灯相伴(裴悦)。
现代解析
这首《蝶恋花 咏春雨》是一首集句词,巧妙拼接了多位唐代诗人的诗句,通过春雨的意象串联起一幅春日愁思的画卷。
上片写春雨中的自然景象:开篇用"江海茫茫"展现春雨笼罩天地的朦胧感,"草细堪梳"生动描绘了细雨中青草柔顺如发的姿态。傍晚时分,春风裹着雨丝灌满整条河流,而本该热闹的街市却因雨而冷清,暗示了人情的疏离。
下片转向人的情感:以"越女含情"引入女子视角,她穿着被雨打湿的衣衫("衫筱萋萋")倚楼远望,这个登高眺望的动作透露着期盼。但雨夜中等待的人始终未至,只有纱窗内的孤灯与她作伴,将"断肠"的相思之苦推向高潮。
全词最妙处在于用春雨串联起三个层次:先是宏观的雨幕天地,再聚焦到雨中空荡的街巷,最后定格在窗边一隅的孤独人影。这种由远及近的镜头推移,让自然界的雨与人心中的愁相互渗透,最终落在"灯相伴"这个细节上——那盏灯既是现实的光亮,更是孤独心灵的唯一见证者,把"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化作了"滴泪到天明"的愁思。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