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滕县国殇

又应歌泣书忠烈,螳臂挡车四海惊。
莫笑双枪来蜀道,堪伤一柱折滕城。
田横义士唯求死,李广孤车岂望生。
最是难能周令尹,以身殉国作呼声。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热血悲壮的笔调,歌颂了抗战时期滕县守军壮烈殉国的英雄事迹。

首联"又应歌泣书忠烈,螳臂挡车四海惊"开门见山:我们又要含泪记录这些忠烈事迹了。虽然守军像螳臂挡车般力量悬殊,但他们的壮举震惊全国。"螳臂挡车"这个比喻既写出实力差距,又突显了无畏精神。

颔联"莫笑双枪来蜀道,堪伤一柱折滕城"为川军正名:别嘲笑拿着落后武器的川军("双枪"指步枪和烟枪),他们就像擎天柱一样撑起了滕城防线。这里用"一柱折"形象地写出防线崩溃的悲壮。

颈联用两个典故赞美守军:像田横五百壮士那样宁死不降,像李广将军那样明知必败仍奋勇作战。用古人比今人,让英雄形象更立体。

尾联"最是难能周令尹,以身殉国作呼声"特别点赞守城指挥官:最了不起的是周同县长(令尹是古代官职,这里借指),他用生命发出了最有力的抗战宣言。一个"难能"道出了这份牺牲的珍贵。

全诗就像一部微型史诗,有全景描写(四海惊),有特写镜头(周令尹),有历史纵深(用典),有情感温度(歌泣)。读来让人既热血沸腾,又热泪盈眶,完美诠释了"国殇"这个沉痛又光荣的主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