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终南山一处险峻壮丽的自然景色,传递出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前两句用生动的画面感展现山势水态:西风呼啸中,青灰色的悬崖像瘦削的老人般壁立千仞;山涧急流奔腾,翻卷着愤怒的白浪。这里"瘦"字用得巧妙,既写出山崖陡峭嶙峋的形态,又赋予岩石以人的骨感。怒浪的"怒"字则让水流有了脾气,整个画面充满动态张力。
后两句笔锋一转,道出哲理:不必去云端寻找神仙居住的紫府仙境,眼前这处与世隔绝的山水,就是最理想的桃花源。这里用"紫府"(道教仙宫)和"桃源"(陶渊明笔下的理想国)作对比,表明真正的仙境不在虚无缥缈处,而在脚下的自然之中。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当下即是"的顿悟感。作者没有刻意美化景物,而是如实呈现山水的野性美,却在其中发现了超越尘世的价值。这种将寻常风景提升为精神家园的视角,对现代人如何在繁忙生活中寻找心灵栖息地仍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