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游南岩

南峰不藏善,逢人说南岩。
南岩亦何好,造化秘此缄。
烟云印全提,松竹色半酣。
去郭十里赢,守戒僧二三。
乞身满一日,幽事亦可探。
行客问征途,居者索辔衔。
萧条野店烟,夐静弥勒龛。
念非尘外侣,不分禅味甘。
受傭作閒人,自缚亦何惭。
于时日在房,山色梁蔚蓝。
一径盘郁青,群峰列空嵌。
冷泉计涓滴,瀹鼎消尘凡。
端如常德静,可警疾步贪。
联镳出云门,回首怜烟岚。
公其吐妙语,胜事须指南。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游览南岩的闲适之旅,充满了对自然和禅意的感悟。

开头说南峰不藏私,总向人推荐南岩的美景。南岩到底好在哪?原来大自然把最精华的景致都藏在这里了。云雾缭绕中能看到完整的山色,松竹青翠得恰到好处。离城十里外,只有两三个守戒的僧人,更显清幽。

诗人请了一天假来游玩,过路人打听路线,居民则忙着备马。荒凉的野店飘着炊烟,安静的佛龛供奉着弥勒佛。诗人自嘲不是超脱尘世的人,却也品味到了禅意的甘美。做个受雇的闲人,自得其乐也不觉得惭愧。

当时太阳西斜,山色染上深蓝。一条小径蜿蜒在青翠中,群峰像镶嵌在天空。冷泉虽小,煮茶却足以洗去尘俗。这种宁静就像常德(可能指品德)一样稳定,提醒匆忙的人别太贪快。

最后诗人与友人骑马离开云门,回头不舍地望着山间雾气。他说:您(可能指同游者)要是能说出精妙的感悟,这趟游玩就更有意义了。

全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闲适的心境,展现了远离喧嚣、亲近山水时的宁静愉悦。诗人用寻常景物传递出深刻的生活哲理:慢下来才能发现美,简单中藏着真趣。

汪应辰

(1118—1176)信州玉山人,初名洋,字圣锡,学者称玉山先生。高宗绍兴五年进士第一。除秘书省正字。因疏奏忤秦桧,出通判建州、袁州、静江府、广州,流落岭峤者十七年。桧死,始还朝。刚方正直,遇事敢谏。以敷文殿直学士充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甚有政声。入为吏部尚书,寻兼翰林学士并侍读,所撰制诰温雅典实。在朝多革弊事,得罪中贵,以端明殿学士出知平江府。复连贬官秩,遂辞官家居。卒谥文定。少受知于喻樗,又从吕本中、胡安国、张栻、吕祖谦游,学问博综,精通义理。有《文定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