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斗谷宗侯琵琶歌

我与宗侯相遇时,乃在长安客舍里。
宗侯弱冠我尚幼,相留夜宿常同被。
是时来生对弹棋,屡愧负进讶技师。
两三青衣善丝竹,日来劝酒向客屋。
手抱琵琶不敢弹,为有伦挚正当局。
宗侯手取抽拨续,徐把安膝笑转轴。
长拂小撚两三弹,凉风满屋声谡谡,为我一弹鹧鸪曲。
转声促轸音更悲,如百指按弦声高低。
大弦如涛小弦雨,莺雏凤踠相唤飞。
曲声婉转复激楚,云是古传吴叶儿。
余韵綯嘈凝不散,多少宫商弦上换。
忽听千兵赴阵,甲马行跚跚,转似隔壁几个好女伤春坐愁
叹。
侯家第宅东城偏,父子兄弟皆好贤。
邀我几醉如渑酒,兄弟列坐鸣管弦。
坐中搊筝兼吹笛,声声倚和真的历。
总道同经内府传,才说琵琶皆不敌。
回首长安已几年,三春老尽杏花天。
近时二三友人探春信,复与宗侯相周旋。
一闻此声意俱醉,归乃谓余之言然。
谁知枯木娇如语,谁知雅弄将琴侣。
河间虚对三雍宫,定陶枉摘铜丸鼓。
铜丸摘鼓声冬冬,枞金戛玉徒雍容。
只好新安查八十,近时京都李瞎翁。
天工一夜推送三人音弄入我手,使我一弹一饮自废蓬蒿中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关于音乐、友情和时光流逝的动人故事,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它的魅力:

1. 琵琶声里的青春记忆 诗人回忆年轻时在长安客栈遇见斗谷宗侯(一位贵族音乐家)的情景。当时诗人还是个少年,宗侯刚成年,两人同吃同住像兄弟一样。最难忘的是宗侯弹琵琶的场面:开始小心翼翼调试琴轴,轻轻拨弦试音,随后一曲《鹧鸪曲》让整个房间充满凉意般的乐声。诗中用"大弦如涛小弦雨"这样形象的比喻,让我们仿佛听到琵琶时而如惊涛拍岸,时而如细雨呢喃的美妙音色。

2. 音乐带来的神奇体验 诗人用一连串生动的比喻描写音乐效果:先是像百鸟齐鸣,突然变成千军万马奔腾,转眼又化作少女叹息。这种音乐魔力来自宗侯家族的真传——他们住在城东大宅里,父子兄弟都是音乐高手,经常举办家庭音乐会,各种乐器合奏时,琵琶总是最出彩的那个。诗人喝着美酒听着音乐,感觉这就是人间至乐。

3. 重逢时的物是人非 多年后春天,诗人与老友重聚,再听宗侯弹琵琶。虽然琴技依旧高超(枯木般的琵琶在他手中能像人一样"说话"),但时光已改变了很多:杏花谢了,青春老了。诗人感慨现在流行的新派演奏家(如查八十、李瞎翁)虽然技艺花哨,但都比不上宗侯这种正统传承的艺术。最后诗人说自己得到上天馈赠(三位音乐家的技艺),宁愿隐居乡下弹琴喝酒,也不愿追逐浮华。

这首诗最打动人的是它用音乐串起了人生三个阶段:少年时的热血沸腾、盛年时的意气风发、中年后的淡泊明志。就像我们今天听老歌会想起青春岁月一样,琵琶声成了诗人承载情感的时光胶囊。诗中那些"大弦如涛""千兵赴阵"的比喻,今天读来依然能让人对传统音乐的魅力产生强烈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