圜中怀宗师冯公寄呈(少洲公时陕右使)

长从日下望长安,花鸟惊春几岁阑。
分陕秦藩双岳重,传经吴馆万松寒。
叨陪国士蒙知易,误饭王孙觉报难。
却说更张惭妙手,翻令一曲絷南冠。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一位德高望重的师长(冯少洲公)的感怀之作,字里行间充满敬仰与自谦。我们可以从四个层面来理解:

1. 空间与时间的思念
"日下望长安"用太阳比喻皇帝,长安代指朝廷,暗示师长在陕西任职(陕右使)。"花鸟惊春"写时光飞逝,转眼多年过去,表达对师长久别的挂念。

2. 师长的重要地位
"分陕秦藩"用周公分治陕地的典故,赞美师长像泰山华山般德高望重;"万松寒"形容师长在江南讲学时,学问如苍松般凛然清正,培养众多学子。

3. 知遇之恩的感慨
作者自谦说蒙受师长赏识(叨陪国士)很幸运,但自己像蹭饭的门客(误饭王孙)无以为报,用韩信受漂母饭恩的典故,表达受恩难报的愧疚。

4. 自嘲与志向
结尾用"更张妙手"典故,自嘲想改革却能力不足,反而像楚囚(南冠)被困住。既表现对师长期许的惭愧,又暗含怀才不遇的苦闷。

全诗通过时空交错、典故暗喻,展现了一位知识分子对师长的崇敬、对自身境遇的反思,情感真挚而含蓄。用"花鸟""松柏"等意象冲淡了沉重感,使严肃的师生之情显得清新自然。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