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督署观右旋白螺歌
百川东注天左旋,地轴入海枢在天。灵螺抱珠独右转,乃与七曜精光联。
在昔乾隆岁丁未,王师偶指闽海堧。天风送潮百灵俊,冯𧓈击鼓龙趋渊。
帝谓尔众涉大川,锡尔白螺神所虔。斯螺献自藏斑禅,得月之精乃水母,阳侯当之走且颠。
维时阃臣恩望专,九拜而出登楼船。鲲身鹿耳坐超越,谈笑不待鼋鼍鞭。
功成惚恍若有恃,佛力亦藉天威宣。海邦从此得宝镇,不惟其物惟其贤。
大哉皇心契真宰,卢牟六合归陶甄。天西两藏万藩部,奔走梵呗销戈鋋。
此中功德以神教,精诚所至非言诠。去年中山有册使,槎路来往如登仙。
何况鸡笼近咫尺,商艘渔艇纷洄沿。尔螺有灵不可键。
海旁蜃气莽成市,安得一扫空云烟。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神奇的白螺壳的故事,用海洋神话来歌颂清朝的国威和皇帝的仁德。我们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1. 神奇白螺的来历(前8句) 诗人说天地都是向左转的(古人认为天体左旋),但这个白螺壳偏偏向右转,还能吸收日月精华。这是乾隆年间西藏喇嘛献给皇帝的宝物,传说能镇住海里的妖怪("阳侯"指水神),保佑航海平安。
2. 白螺的实战表现(中间12句) 乾隆派大将福康安去台湾平叛时,皇帝赐予这个白螺。结果水师乘风破浪轻松获胜,诗人形容就像骑着大鱼(鲲)直接飞越台湾海峡,连海龟都不用当坐骑。这里把军事胜利归功于白螺的神力,其实是在夸皇帝圣明。
3. 政治隐喻(后10句) 诗人说这白螺象征着清朝的德政,就像佛教感化西藏一样,用仁德让四海归心。提到台湾(鸡笼)和琉球(中山)的商船往来平安,暗示国家强盛带来海上贸易繁荣。最后希望白螺继续显灵,扫清海上的危险(暗指海盗或外敌)。
这首诗的巧妙之处: - 把普通的海螺壳神话化,说成能控制海洋的宝物 - 用神话故事包装政治宣传,既赞美乾隆的文治武功,又暗示清朝统治如天地运行般合理 - 充满海洋奇幻色彩,比如"冯夷击鼓"(海神打鼓)、"鼋鼍鞭"(用大海龟当马骑)等想象
本质上是通过一个镇海神螺的传说,歌颂清朝统治下四海升平的盛世景象,把军事胜利和外交成就都归功于皇帝的德行感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