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

香炉峰高天削出,湖面蒸云欲吞日。
列仙上凿炼丹台,高人下筑藏书室。
盘纡一道行者通,民居僧寺有无中。
斜阳影射樵斧白,疏星光杂渔灯红。
楼船风高殷箫鼓,去急不须人奋橹。
栖禽惊散苦无情,断林赖有苍烟补。
人间此景何处看,惨淡今从画中见。
小皴大染设色真,粉本徒令工作眩。
书画长留岁月过,怪来欧公悔无多。
南堂一赏到白发,快雨时晴纵啸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用生动的语言将画中景色和人间感慨巧妙结合。以下是逐层解析:

1. 画面开篇
前四句像电影镜头般展开:香炉峰高耸入云,仿佛被天削成;湖面云雾蒸腾,似要吞没太阳。山上神仙的炼丹台与山下高人的藏书室形成对比,展现天地人三界交融的奇幻感。

2. 人间烟火气
中间八句转入动态细节:蜿蜒山路上行人往来,民居寺庙若隐若现。夕阳把樵夫的斧头照得发亮,夜空中渔火与星光交织。楼船顺风疾驰不需划桨,惊飞的鸟群与苍茫暮烟形成动静对比,展现真实的生活气息。

3. 画作与现实
"人间此景何处看"转折点题:现实中难寻的美景,竟在画中得以呈现。赞叹画家技法高超——细笔勾勒(小皴)与泼墨渲染(大染)结合,让普通画工都看得目眩。

4. 人生感悟
结尾借欧阳修典故(欧公晚年爱画)抒发哲理:书画能超越时间,让人反复品味。就像快雨初晴时纵情高歌,艺术能带来永恒的精神享受。

全诗精髓
通过"画中景>眼中景>心中情"的递进,展现艺术高于生活的魅力。画里山水不仅是风景,更成为寄托人生理想的载体——我们在现实中匆忙,却能在艺术里找到永恒。

徐霖

徐霖(1214—1261),字景说,西安(今衢县)人。南宋淳祐四年(1244)会元,授沅州(今分属湖南、贵州省)教授,未赴任。时宰相史嵩之恃边功胁理宗,植私党,专朝政。因被谗去职。离去时士民遮道,不得行,天黑始由小路出。景定二年(1261),知汀州(今属福建省),次年死于任所。人赞其“忠肝义胆,强暴不能夺其志”。著作有《太极图说遗稿》、《春山文集》等。故居华墅坂,学者称径畈先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