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树高低啼蜀魄,朝云浓淡极巴天。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巴蜀地区(今四川一带)春日清晨的动人画面,用极简的笔墨传递出丰富的自然美和情感张力。

前句"芳树高低啼蜀魄"中,"芳树"点明这是花木繁茂的季节,高低错落的树木间传来杜鹃鸟(蜀魄)的啼叫。这里用声音打破视觉画面的静止感,让读者仿佛能听见鸟鸣在山林间高低回荡。杜鹃啼声在古诗中常带思乡意味,为美景添了丝惆怅。

后句"朝云浓淡极巴天"将镜头拉远,晨雾在巴蜀的天空中形成浓淡相间的云霞。"极"字用得巧妙,既写尽天空的辽阔,又暗含云霞变幻的极致美感。浓淡交织的云雾就像水墨画中的晕染,展现出巴蜀特有的朦胧山水韵味。

两句话通过"树下鸟鸣"和"天上云霞"两个镜头,构成地上与天空的呼应。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芳树""蜀魄""朝云"这些典型意象,自然流露出对巴山蜀水的深切感受。我们既能看见漫山花树、听见清越鸟鸣,又能感受云雾拂过面颊的湿润,短短十四字就激活了读者的所有感官。

焦宗古

焦宗古,太宗雍熙间士人(《宋朝事实类苑》卷三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