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桂皆山
环桂皆山千百重,蹴阜堆陵作异峰。朝浮独秀招漓象,夜出星岩见隐龙。
留仙岸顶丹霞变,揭帝塘边翠霭封。风起人烟归岫口,云飞川影抱峦胸。
奇岗巧巘相撑突,伯仲肩随父子从。可怜灵杰惟地有,偶露幽光令客逢。
谁开万载鸿荒骨,群沐三时叆叇容。山山为我长历落,造化为炉那可镕。
现代解析
这首《环桂皆山》用生动的画面感,描绘了桂林山水层层叠叠、千姿百态的壮丽景象。全诗像一部风光纪录片,带着读者从早到晚、由近及远地欣赏这片神奇天地。
开篇就用"千百重"形容山势连绵,像无数巨人叠罗汉般耸立。白天,独秀峰像招手的象鼻山;夜晚,七星岩的轮廓仿佛潜伏的巨龙。丹霞地貌在阳光下变幻色彩,雾气笼罩的池塘边藏着神秘。
诗人巧妙运用拟人手法:山峦像家庭成员般"伯仲肩随父子从",云雾是给群山洗澡的天然淋浴("群沐三时")。最有趣的是结尾——群山像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在大自然的熔炉里保持顽皮本色,拒绝被驯服。
全诗核心在于表现桂林山水鲜活的生命力:它们不是静止的风景,而是会呼吸、会变装的精灵。诗人用"偶露幽光"这种留白手法,暗示山中还有无数未被人发现的奇妙,等着有缘人去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