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性书院旧设乌尤寺内,为抗战时期马一浮先生撰杖都讲地也,其居所曰“濠上草堂”者亦构筑于乌尤山麓。是日下午以游凌云山茗饮延时未及往游,遥礼之而已

离堆茗寮外,遥看擘江开。
浪噀乌尤寺,云遮尔雅台。
知常轻物化,复性重天培。
何处濠堂上,支筇一老来?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乐山乌尤寺附近喝茶时,遥望复性书院旧址的所见所思。

前四句是风景描写:作者在离堆(乐山著名景点)的茶室外,远远看到江水劈开山势奔流。浪花仿佛喷溅到乌尤寺,云雾笼罩着尔雅台(书院内的建筑)。这里用"噀"(喷溅)字把浪花写活了,云雾的遮掩又给景色增添了几分朦胧美。

后四句转入抒情议论:诗人想到马一浮先生(复性书院创办人)的教诲——要懂得常道、看轻物质变化,重视恢复人的本性、培养天然品质。最后以想象作结:此刻在那濠上草堂里,是否还能看到那位拄着竹杖的老先生呢?"支筇一老"的意象既亲切又带着几分怀念。

全诗巧妙地把眼前景、心中情、人生哲理融合在一起。通过遥望书院引发的联想,表达了对抗战时期学者坚守文化传承的敬意,以及对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追慕。语言清新自然,写景生动,说理不枯燥,最后那个想象中的老者形象尤其令人回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