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夜雪景的奇幻画卷,充满了童话般的想象力。
开头用"雪彩鳞鳞"形容雪花像鱼鳞般闪闪发亮,照亮了整个夜晚。"化工游戏"把大自然比作一个顽皮的孩子,随意剪裁着轻盈的雪花。这里把下雪的过程写得生动有趣。
接着诗人写自己在竹林的沙沙声中醒来,发现雪花已经改变了整个世界,让他感觉像来到了天涯海角。"寒压短檠"写油灯被积雪压弯,灯花自然坠落;"风惊别浦"写大雁在风雪中惊慌鸣叫。这些细节让雪夜显得既静谧又充满动感。
最后两句最妙:天亮后诗人拄着拐杖去溪边,却发现自己仿佛误入了仙人用白玉打造的茶壶世界。这个突如其来的奇幻转折,把普通的雪景瞬间提升到了仙境般的境界,展现了诗人惊人的想象力。
全诗把寻常的雪夜写得如梦似幻,既有"竹声摇破梦"的细腻感受,又有"白玉壶"的宏大想象,在现实与幻想之间自由穿梭,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份冬日里的神奇与美好。
李若水
李若水(1093年-1127年),原名若冰,字清卿,洺州曲周县(今河北曲周县)水德堡村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官至吏部侍郎,曾奉旨出使金国。靖康二年随宋钦宗至金营,怒斥敌酋完颜宗翰,不屈被害。后南宋追赠观文殿学士,谥忠愍。有《李忠愍公集》。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为元城尉,调平阳府司录,济南府教授,除太学博士。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为太常博士。既而使金,迁著作佐郎。使还,擢尚书吏部侍郎兼权开封府尹。二年,从钦宗至金营,金人背约,逼钦宗易服,若水敌不屈残杀,时年三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