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湖游泛
春来今日到湖滨,湖边村市人纷纭。
波光远映蘪芜没,山色晴开锦绣文。
茶磨山头茶正熟,盟鸥亭外鸥成群。
青帘隐树酒家近,翠带牵风水荇芬。
锦瑟瑶筝湖上起,朱帘画舫镜中分。
醉如白傅围红袖,懒学羊欣写练裙。
溪畔渔舟垂晚钓,寺中楼阁带斜曛。
举头月色当空照,何处钟声满座闻。
千古兴亡已陈迹,吴宫越垒空氤氲。
波光远映蘪芜没,山色晴开锦绣文。
茶磨山头茶正熟,盟鸥亭外鸥成群。
青帘隐树酒家近,翠带牵风水荇芬。
锦瑟瑶筝湖上起,朱帘画舫镜中分。
醉如白傅围红袖,懒学羊欣写练裙。
溪畔渔舟垂晚钓,寺中楼阁带斜曛。
举头月色当空照,何处钟声满座闻。
千古兴亡已陈迹,吴宫越垒空氤氲。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泛舟石湖的生动画面,充满了人间烟火气与自然之美。
开篇直接点明时间地点——春日湖边,村市热闹非凡。远处波光与蘪芜(一种水草)交融,晴空下山色如锦绣般绚丽。这里用"没"字巧妙写出水草与波光难分彼此的状态,"锦绣文"的比喻让山色顿时鲜活起来。
接着镜头拉近:茶磨山上茶树正茂盛,盟鸥亭外鸥鸟成群。酒家的青帘在树丛中若隐若现,水中的荇菜(一种水生植物)像翠带般随波舞动。这些细节描写让画面充满动感与生活气息。
湖上乐声悠扬(锦瑟瑶筝),画舫(装饰华美的游船)倒映水中仿佛将湖面一分为二。诗人醉态可掬,像白居易(白傅)一样纵情声色,却懒得像书法家羊欣那样正经写字。这里用两个典故写出游玩的尽兴与随性。
傍晚时分,渔舟垂钓,寺阁沐浴在夕阳中。夜幕降临,明月当空,不知何处钟声回荡。最后诗人感慨:千古兴亡都成过往,吴宫越垒(吴越争霸的遗迹)只剩氤氲雾气。结尾的沧桑感与开篇的热闹形成巧妙对照。
全诗就像一部移动的摄像机,从白天的市井繁华拍到夜晚的静谧深沉,最后升华到历史沉思。语言明快自然,比喻生动(如山色如锦绣),用典不着痕迹,让读者既能感受到游玩的快乐,又能体会时光流逝的怅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