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览灵谷山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自然美景与内心感悟的交融。
首联"心旷能教胜境开,亭亭天半倚楼台"是说心情开阔时,眼前的美景也显得更加动人。高耸的楼台仿佛矗立在半空中,给人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这里通过"心旷"与"胜境"的互动,点明了心境对景致感受的影响。
颔联"每怜幽草人间少,惯逐闲云谷口来"表达了作者对山间幽静小草的怜爱,觉得这样的人间美景实在难得。而"闲云"的自由飘荡,也暗示了作者向往闲适生活的心境。
颈联用两个典故:"康乐凿山难免癖"指南朝诗人谢灵运(康乐公)喜欢开山造景的癖好;"子期钓水岂无才"指隐士严子期垂钓的闲适生活。这里作者通过历史人物表达了对山水之乐的认同。
尾联"断碑读罢添诗思,漫泼仙泉洗俗埃"写作者读完古碑后诗兴大发,用山泉洗涤尘世的烦扰。这里的"仙泉"和"俗埃"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山林与尘世的对立。
全诗通过描绘灵谷山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烦恼的超越。诗中既有对眼前景物的生动描写,又有对历史人物的联想,最后落脚于个人的精神升华,层次丰富而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