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讽刺了金钱至上的社会现象。
"五杂组"是古代一种固定格式的诗体,每首六句,前五句描述现象,最后一句点明主题。这首诗前五句用三组对比描绘了金钱社会的荒诞:
1. "青紫楦"指用华丽绸缎做的鞋楦,外表光鲜却只是撑鞋的木头,暗喻那些靠金钱装扮门面的虚伪之人。
2. "新旧券"指借据借了还、还了借,永远还不清的债务循环,反映人们被金钱奴役的困境。
3. 最后"不得已,钱神论"直接点破:在这个金钱万能的世界,人们不得不屈服于"钱神"的统治,充满无奈和讽刺。
全诗像一幅简笔画,用鞋楦、借据这些日常物品,生动揭露了金钱如何扭曲人性。最妙的是"钱神"这个称呼——把金钱奉为神明,本身就是对拜金社会最大的讽刺。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