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范画梅为敬身作
古来画梅谁最好,僧中独数花光老。
花光衣钵付何人,石门释子得其真。
曾闻花光能画影,墨晕寒苞偏耐冷。
石门画梅兼画月,比校烘云尤幻绝。
只圈花瓣不安须,看去胧胧月如泼。
画月之外更画烟,烟笼玉质难为传。
斜枝一抹忽中断,似倚孤山向晚船。
流落南屏定几时,君今幸得收藏之。
写作春风十分态,举似湘西瘦阿师,个是浪子无声诗。
花光衣钵付何人,石门释子得其真。
曾闻花光能画影,墨晕寒苞偏耐冷。
石门画梅兼画月,比校烘云尤幻绝。
只圈花瓣不安须,看去胧胧月如泼。
画月之外更画烟,烟笼玉质难为传。
斜枝一抹忽中断,似倚孤山向晚船。
流落南屏定几时,君今幸得收藏之。
写作春风十分态,举似湘西瘦阿师,个是浪子无声诗。
现代解析
这首《觉范画梅为敬身作》用生动的语言赞美了一位擅长画梅的僧人画家,并通过对比和想象展现了梅花画的独特魅力。
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1. 首先介绍画梅的历史传承(前四句):
- 自古以来谁画梅花最好?在僧人中要数花光老人最厉害。
- 花光的绘画技艺传给了谁呢?被石门的一位僧人继承了真传。
2. 重点描写石门僧人的画梅特色(中间十句):
- 他的梅花画得像月光下的影子,用墨色晕染出耐寒的花苞
- 不仅画梅花,还画背景的月亮,比画云彩更绝妙
- 只画花瓣不画花蕊,看起来像月光泼洒般朦胧
- 除了月亮还画烟雾,烟雾笼罩着梅花更添神秘
- 画中一枝斜出的梅枝突然中断,就像傍晚孤山边停靠的小船
3. 最后表达对画作的珍视(后四句):
- 不知这幅画流落南屏山多久,庆幸现在被你收藏
- 画中展现出春风中梅花的十足神韵
- 这简直就是不用文字的绝妙诗歌
这首诗最精彩的地方在于:
- 用"月光泼洒"形容朦胧的花瓣
- 用"烟雾笼玉"表现梅花的神秘感
- 用"断枝似船"的比喻让静态的画有了动感
- 最后把画比作"无声的诗",点出画中有诗的意境
通过这些生动的比喻,诗人让我们仿佛亲眼看到了这幅神奇的梅花画:月光下,烟雾中,几枝梅花若隐若现,既有朦胧之美,又有灵动之趣。诗人不仅赞美了画家的技艺,更让我们感受到艺术带来的美好想象。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