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从豪情壮志到忧国忧民的心路历程,充满热血与惆怅的交织。
前四句是回忆往昔:诗人年轻时血气方刚,觉得佩锦带、挂宝刀(吴钩)的武将生活比隐居山林更令人向往。喜欢穿着轻便的皮衣、裁剪白布衣裳,笑着骑马追逐落日,这些细节都展现出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形象。
后四句转向现实:如今愁绪像春草般蔓延,与故人相隔千里。想问一句"谁能替我捎封信给远方好友",却找不到信使。最后两句是坚定信念——等到赶走外敌(腥膻指代入侵者),一定要让战船(舳舻)北上,高挂战旗凯旋。
全诗用对比手法,将青春豪情与中年忧思并置,最后以卫国壮志收尾。就像一个人翻看老照片时,既怀念年少轻狂,又为现实责任而振奋。诗中"追落日""草色千里"等画面感极强的描写,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时光流逝与家国情怀。
曹勋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