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精舍十咏·隐求室

本是山中人,归来山中友。
岂同荷蓧老,永结躬耕耦。
浮云忽出岫,肤寸弥九有。
此志未可量,见之千载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武夷精舍十咏·隐求室》讲的是一个隐居山林的人,最终又回到山林与自然为伴的故事。

开头两句“本是山中人,归来山中友”是说,这个人原本就属于山林,后来离开过,但最终还是回来了,和山中的一切重新成为朋友。

“岂同荷蓧老,永结躬耕耦”这两句提到“荷蓧老”,指的是古代隐士(比如《论语》里的荷蓧丈人),他们一辈子种田隐居。但诗人说,自己和他们不一样,并不是要永远做个农夫。

“浮云忽出岫,肤寸弥九有”这两句用“浮云”比喻自己的志向。云从山里飘出来,虽然一开始只是一小片(“肤寸”指很小的范围),但最终能遍布天下(“九有”指整个天下)。意思是,虽然现在隐居,但内心仍有远大的抱负。

最后两句“此志未可量,见之千载后”是说,他的志向很大,现在的人可能不理解,但千年之后,后人会看到他的价值。

简单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隐居者,他喜欢山林生活,但并不满足于只是种田终老。他像云一样,虽然暂时在山中,但内心有更大的理想,相信自己的志向终会被后人认可。整首诗表达了隐居与抱负的矛盾,以及对自己未来的信心。

袁枢

(1131—1205)建宁建安人,字机仲。孝宗隆兴元年,试礼部词赋第一,授温州判官,兴化军教授。乾道七年,除太学录,外补严州教授。喜诵《资治通鉴》,遂区别事目,分类编纂,辑成《通鉴纪事本末》。迁太府丞,兼国史院编修官。修国史谓“不可负天下后世公议”。累迁权工部侍郎、兼国子祭酒。宁宗立,知江陵府,寻为台臣劾罢,奉祠家居。另撰有《易传解义》、《辨异》、《童子问》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