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杂赋二首(壬申。) 其一

昔出忧雨来,今行恐无雨。
傥苏八月旱,宁受一日苦。
潇潇凉浥稻,稍稍润入土。
生物吸流滋,如饥得膏乳。
田家隔短墙,颇亦闻笑语。
幸收饘粥资,筋力庶可补。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农民对下雨的复杂心情,非常接地气。前四句用对比手法说:以前出门总怕下雨,现在却担心不下雨——只要能缓解八月的旱情,宁愿自己淋雨受罪。这种矛盾心理特别真实,就像现代人既讨厌雨天出行,又盼着雨水缓解干旱一样。

中间四句把雨水比作"营养餐":凉丝丝的雨水滋润稻田,土地慢慢吸饱水分,庄稼就像饿肚子的小孩喝到奶水般欢快。这里用"膏乳"比喻雨水,既形象又温暖,能让人联想到植物咕嘟咕嘟喝水的样子。

最后四句镜头转到农家:隔着矮墙听见笑声,原来是农民在庆幸——这场雨能让稀粥稠一点,干活也有力气了。诗人用"饘粥"(稀饭)这个细节,暗示农民生活清苦,一场雨就能让他们满足。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用手机拍下的乡村短视频:雨滴、稻田、笑声,组合成最朴实的丰收希望。

刘诜

(1268—1350)吉安庐陵人,字桂翁,号桂隐。性颖悟,幼失父。年十二,能文章。成年后以师道自居,教学有法。江南行御史台屡以遗逸荐,皆不报。为文根柢《六经》,躏跞诸子百家,融液今古,四方求文者日至于门。卒私谥文敏。有《桂隐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