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河晚泊

水宿鼍龙窟,波翻芦荻风。
渔灯然夜月,客思渺秋空。
人似长卿病,途非阮籍穷。
平生霄汉志,进止任飘蓬。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停船在潞河时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物与自身境遇的对比,表达了漂泊中的孤独和对理想的坚持。

前两句写实景:夜晚住在船上,仿佛住在鳄鱼巢穴旁,风吹芦苇掀起波浪。用"鼍龙窟"形容河岸的荒凉,营造出孤寂压抑的氛围。

中间四句由景入情:渔船的灯火在月光下闪烁,引发诗人秋夜里的无限愁思。他自比司马相如(长卿)多病,又不像阮籍那样穷途末路,暗示自己虽处境艰难但仍有选择余地。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虽然像飘飞的蓬草般居无定所,但始终怀有翱翔天际的壮志,愿意接受命运的安排。这种"既认命又不认命"的矛盾心理,展现了古代文人典型的精神世界——在现实困境中依然保持理想主义。

全诗妙在将常见的羁旅题材写出了新意:不单纯诉苦,也不空谈壮志,而是用"渔灯夜月"的静谧画面衬托内心的波澜,最终在飘泊与志向间找到平衡。芦苇、蓬草等意象的运用,既符合秋日河畔的实景,又自然暗喻人生际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