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滇雅三篇 其三 ①滇池
滇池汹汹,帝乃平之。
匪彼元戎,惟帝之功。
高居北极,洞视下方。
惟仁智勇,克靖万邦(一章)。
帝命臣塔,汝从西粤,急捣其窟。
塔拜受命,衔枚束刃。
环滇其来,龙骇鹏鶱。
军声轰然,如坠自天(二章)。
帝命臣里,汝从巴蜀,横剪侧入。
里拜受命,量沙追蓐。
有疾其驱,无暴我邦。
踣栅跐垒,言壁其东(三章)。
帝命臣泰,汝从黔趋。
惟此蟊贼,数载旷诛。
汝将士用命,贼其敢逋。
泰拜受命,于皇之训(四章)。
我旐我旗,于苗于蛮。
度幕轻留,弥险蔽关。
夺其阻隘,掀其篱藩。
兽穷负嵎,我师固以完(五章)。
帝命我师,势为掎角。
麾城摲邑,万里手握。
维彼鷇麛,敢抗乔岳。
维彼萌蘖,敢傲霜雹(六章)。
彼蘖繁矣,于焉蟠根。
雨露既濡,忘帝力之勤。
圣人神武,施设芟夷。
斮彼枭骜,张我熊螭(七章)。
傃镡批亢,下甲陷坚。
箕张翼舒,合围于原。
兽穷于阱,人或兽哀。
快彼凶丑,覆卵毁胎(八章)。
帝曰吁嗟,劳我人师。
日费百万,大农不支。
滇人望拯,如餔疗饥。
载砺载攻,天策攸宜(九章)。
孟冬月杪,师薄于城。
降幡夕竖,逆骇纵横。
林野涂脑,邮驿递颅。
滇人歌舞,于屋于衢(十章)。
夜半捷来,天心恻楚。
闵怜下氓,罹此荼苦。
我将我师,于野暴露。
布惠酬功,急疾如火(十一章)。
于庙于郊,其仪孔炽。
华俎腯牲,永言昭事。
都人士女,白穸黄童。
欢呀噎笑,祝我圣躬(十二章)。
帝曰归来,予开明堂。
制礼兴乐,登贤拔良。
孩养无告,施厚仁滂。
熙我庶绩,纲举目张。
永万斯年,率由不忘(十三章)。
匪彼元戎,惟帝之功。
高居北极,洞视下方。
惟仁智勇,克靖万邦(一章)。
帝命臣塔,汝从西粤,急捣其窟。
塔拜受命,衔枚束刃。
环滇其来,龙骇鹏鶱。
军声轰然,如坠自天(二章)。
帝命臣里,汝从巴蜀,横剪侧入。
里拜受命,量沙追蓐。
有疾其驱,无暴我邦。
踣栅跐垒,言壁其东(三章)。
帝命臣泰,汝从黔趋。
惟此蟊贼,数载旷诛。
汝将士用命,贼其敢逋。
泰拜受命,于皇之训(四章)。
我旐我旗,于苗于蛮。
度幕轻留,弥险蔽关。
夺其阻隘,掀其篱藩。
兽穷负嵎,我师固以完(五章)。
帝命我师,势为掎角。
麾城摲邑,万里手握。
维彼鷇麛,敢抗乔岳。
维彼萌蘖,敢傲霜雹(六章)。
彼蘖繁矣,于焉蟠根。
雨露既濡,忘帝力之勤。
圣人神武,施设芟夷。
斮彼枭骜,张我熊螭(七章)。
傃镡批亢,下甲陷坚。
箕张翼舒,合围于原。
兽穷于阱,人或兽哀。
快彼凶丑,覆卵毁胎(八章)。
帝曰吁嗟,劳我人师。
日费百万,大农不支。
滇人望拯,如餔疗饥。
载砺载攻,天策攸宜(九章)。
孟冬月杪,师薄于城。
降幡夕竖,逆骇纵横。
林野涂脑,邮驿递颅。
滇人歌舞,于屋于衢(十章)。
夜半捷来,天心恻楚。
闵怜下氓,罹此荼苦。
我将我师,于野暴露。
布惠酬功,急疾如火(十一章)。
于庙于郊,其仪孔炽。
华俎腯牲,永言昭事。
都人士女,白穸黄童。
欢呀噎笑,祝我圣躬(十二章)。
帝曰归来,予开明堂。
制礼兴乐,登贤拔良。
孩养无告,施厚仁滂。
熙我庶绩,纲举目张。
永万斯年,率由不忘(十三章)。
现代解析
这首《平滇雅三篇·滇池》是一首歌颂皇帝平定云南叛乱的叙事诗,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分析如下:
1.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13个章节,讲述了皇帝派兵平定云南叛乱的过程,核心是赞美皇帝的仁德、军队的英勇,以及战争胜利后百姓的欢庆。诗中反复强调"帝命"(皇帝的命令),突出皇权的威严和决策的正确性。
2. 故事结构 - 战争准备(1-4章):皇帝从北极(象征至高位置)洞察云南叛乱,分别派遣塔、里、泰三位大将从不同方向进攻。 - 战争过程(5-8章):描写军队像天降神兵般包围云南,突破险关要隘,最终将叛军逼入绝境。 - 胜利场景(9-13章):展现叛军投降的场面("降幡夕竖"),百姓欢庆歌舞,皇帝犒赏军队,最后回到京城举行庆典。
3. 艺术手法 - 比喻生动:把叛军比作"鷇麛"(待哺的小鸟)、"萌蘖"(杂草嫩芽),形容他们不自量力;把军队比作"熊螭"(猛兽)显示威武。 - 画面感强:如"夜半捷来"写深夜传来捷报,"林野涂脑"描绘战场惨烈,"欢呀噎笑"表现百姓的喜悦。 - 对比手法:叛军"兽穷负嵎"(困兽犹斗)与"我师固以完"(军队完好)形成鲜明对比。
4. 历史价值 诗中反映了清代中央政权对边疆地区的治理,强调"仁智勇"的治国理念,以及"布惠酬功"的封赏制度。最后章节描写战后重建("孩养无告"帮助孤儿)、兴礼乐拔贤才,体现了传统儒家理想的治国方略。
5. 情感表达 既有"天心恻楚"对百姓受苦的同情,也有"滇人歌舞"的胜利欢欣,最后升华到对国家长治久安("永万斯年")的祝愿,整体情绪从紧张到激昂再到祥和。
这首诗用史诗般的语言记录了一场边疆平叛战争,既有金戈铁马的壮阔,也有胜利后的温情,展现了古代中国"武功文治"的政治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