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述 其四

种树厌盆花,驯禽厌笼鸟。
玩赏必咫尺,所见亦何小。
天地木浩浩,动植常扰扰。
形声落闻儿,心目各自了。
赞皇老而痴,平泉悔不早。
一草及一木,子孙欲相保。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以及对人为束缚的厌倦。

前四句说:种在盆里的花、关在笼中的鸟,虽然能近距离观赏,但它们的活动范围太小了,这样的美太局限。这里用"盆花""笼鸟"比喻被束缚的生命状态,暗示人也不该把自己困在狭小的天地里。

中间四句展开描写:天地如此广阔,动植物自由生长,各有各的生机。我们通过眼睛看、耳朵听,就能感受到大自然的丰富多样。这里展现了一幅万物自在的生动图景。

最后四句用典故:唐代宰相李德裕(封赞皇县伯)晚年痴迷于在平泉山庄收集奇花异木,甚至想把这些草木都传给子孙。作者认为这种占有欲很可笑——草木本该自由生长,人却想把它们据为己有。

全诗核心思想是:真正的美在于自由。与其把生命禁锢起来赏玩,不如让万物按照自然规律生长。这既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暗含对人性贪欲的讽刺。诗人用浅显的比喻告诉我们:占有不是爱,放手才能看见更广阔的天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