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城东南三十里深港之南焦山之北有康熙间新涨之佛感洲或名翠屏洲诗人王柳村(豫)居之丁卯秋余与贵仲符吏部(徵)梅叔弟(亨)屡过其地梅叔买其溪上数亩地竹木阴翳乃构屋三楹亭一笠于其中柳村又从江上郭景纯墓载一

长江千里来巴蜀,流到广陵曲复曲。
古时沧海今桑田,翠屏洲涨焦山北。
江北横生十里沙,广陵涛变千人家。
九折清溪夹修竹,万株高柳藏桃花。
辋川本合诗人住,况是惠连读书处。
送暑曾过深港桥,寻秋每唤瓜洲渡。
送暑寻秋向柳村,藤床竹枕宿南轩。
千章夏木全遮屋,八月秋潮直到门。
门前月色连清夜,稻花香重荷花谢。
记得曾探北固秋,何缘又结西湖夏。
今日披图似梦醒,涛声还向梦中听。
钱塘八月西楼卧,错认扬州江上亭。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名为“佛感洲”或“翠屏洲”的美丽之地,位于扬州东南的深港之南、焦山之北。洲上风景秀丽,是明朝诗人王柳村(豫)的居所。诗人和他的朋友们多次造访这里,其中梅叔买了洲上几亩地,种上竹子和树木,建起了三间小屋和一个亭子。

洲上的环境非常适合诗人居住,清溪环绕,两旁长满修竹,高大的柳树下藏着美丽的桃花。诗人们认为这里像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辋川别业》中的景色,更是诗人读书的好地方。他们经常从深港桥和瓜洲渡口来到这里,夏天和秋天时,常常在南轩的小屋中休息,竹床竹枕,享受宁静。

洲上夏木遮天蔽日,水流声如同秋潮,月光下的稻田和荷花散发出阵阵香气。诗人们回忆起曾多次游览这里,尤其是探望北固山的秋色,现在看到画卷上的景致,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梦境般的夜晚。

最后,诗人提到钱塘江的景色与扬州的江景非常相似,引发了他对江南美景的无限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佛感洲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环境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美景的追求以及他们闲适、恬淡的生活方式。

阮元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云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先后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体仁阁大学士,太傅,谥号文达。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