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鸡和鹦鹉的对比,讽刺了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
前两句写鸡:鸡在屋檐下的草丛边休息,风雨无阻地按时打鸣报晓,对人类有实际贡献。这里用"司晨"(负责早晨)突出鸡的勤劳和实用价值。
后两句转到鹦鹉:鹦鹉没什么本事,只会学人说话讨好主人,却因为这种谄媚技能被有钱人养在金笼子里,享受优厚待遇。诗人用"佞舌"(讨好人的舌头)点出鹦鹉的本质。
全诗的精妙在于:
1. 用两种动物的对比,暗指社会上实干者不被重视,而阿谀奉承者反而得势的现象
2. "金笼"象征富贵生活,与鸡的简陋生活环境形成强烈反差
3. 语言平实但寓意深刻,最后两句的讽刺尤其犀利
诗人通过这个日常生活中的对比,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不满,提醒人们应该更看重实际贡献而非表面功夫。这种借物喻人的手法,让批评显得既生动又有力。
释智圆
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