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看山

到烂哥山即武夷,并舟于此袂将离。
公来一意苏疲俗,借问闽州知不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乘船来到烂哥山(即武夷山)时的所见所感,语言朴实却充满深意。

前两句写实景:作者乘船抵达烂哥山(武夷山的别称),准备在这里停船告别。一个"袂将离"(衣袖分开的动作)暗示了离别之意,可能是和朋友或同行者分开,也可能是告别旅途中的某个阶段。

后两句转为抒情:作者称赞一位"公"(可能是同行的友人或当地官员)一心想要改变当地疲敝的民风。"苏疲俗"三个字很生动,像给疲惫的土地注入新活力。最后用问句收尾——"借问闽州知不知",既是问当地人是否感受到这份善意,也暗含对改变成效的期待。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烂哥山"这样接地气的别称,让名山显得亲切
2. "苏疲俗"的比喻,把社会改革比作唤醒沉睡的土地
3. 结尾的问句留白,让读者思考改变的意义

就像现代人旅行时看到美景,既记录风景,又联想到当地发展,最后发出"这里的人是否珍惜这样的改变"的感慨,古今情感其实是相通的。

赵抃

赵抃(biàn)(1008年—1084年), 字阅道,号知非,衢州西安(今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信安街道沙湾村)人。北宋名臣。元丰七年(1084年),赵抃逝世,年七十七,追赠太子少师,谥号“清献”。赵抃在朝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平时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长厚清修,日所为事,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著有《赵清献公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