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瓜果丰收的壮丽画面,语言通俗却充满想象力。
前两句"果树成林万颗垂,瑶池分种最相宜"用夸张手法写果树结满果实的样子,把果园比作天上瑶池的仙树,暗示这里的水果像仙果一样珍贵。一个"垂"字生动展现了果实压弯枝头的丰收景象。
后两句"焉耆城外犁千树,不让哀家独擅奇"转向现实场景:焉耆城外(今新疆地区)的千亩果园,用"犁"字暗示人工栽培的规模。最后一句最有意思,说这里的瓜果品质出众,连"哀家"(可能指某位以种植闻名的贵族)都不能独占风头,带着幽默和自豪的语气。
全诗通过对比仙境与现实,突出当地瓜果的珍贵;用数字"万颗""千树"表现规模;最后用俏皮话收尾,让普通的丰收主题变得妙趣横生。既赞美了劳动成果,又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物产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