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车曲

杉槠作筒檀作轴,乌鸦衔尾声历鹿。赤露两肘腹无粥,踏车辛苦歌如哭。

前年井底泉脉枯,去年瓯窭长茭芦。旱年掘窝转水入,潦年筑堤翻水出。

水入水出车欲裂,农夫那不筋骨折!无奈今年又苦旱,塘水少于衣上汗。

往年车完人尽力,今年车破人无食。人无食,不足恤,努力踏车声太息。

伍伯催租秋赋迫,连年未报灾伤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农民在旱灾中艰难求生的画面,用简单直白的语言道出了底层人民的苦难。

诗里用"杉木做水车,乌鸦叫声凄厉"开篇,营造出荒凉的氛围。农民们饿得皮包骨头("腹无粥"),光着膀子踩水车,累得连歌声都像在哭。这里的水车不是现代机械,是简陋的脚踏抽水工具。

接着解释苦难原因:前年井水干涸,去年田里只长野草。旱年要挖渠引水,涝年要筑堤排水。一进一出的水流几乎要把水车撑裂,农民的骨头也快累断了。

今年更惨:池塘里的水比农民衣服上的汗还少。往年好歹水车完好,今年连水车都破了,人也没饭吃。最扎心的是"人没饭吃也不算什么"这句,说明农民已经麻木到连饥饿都能忍受。

结尾点明残酷现实:官府催租的差役来了,可连年灾情根本没人上报。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破水车、干裂的土地拍到农民枯瘦的身影,最后定格在凶神恶煞的收税官身上,赤裸裸展示了"苛政猛于虎"的主题。

诗人没有用华丽辞藻,而是用农民踩水车的"嘎吱"声、乌鸦叫、叹息声这些声音,配合"汗比水多"这种夸张对比,让读者真切感受到农民的绝望。这种白描手法比任何感叹都更有力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