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放晴后,诗人出门赏景的喜悦心情。全诗用生活化的画面和生动的比喻,传递出一种豁然开朗的轻松感。
前两句写诗人看到晴天后迫不及待出门的憨态:清晨看到阳光照亮山峰,高兴得连帽子都顾不上戴就笑着跑出柴门。这种"不暇冠"的细节特别真实,让人仿佛看到诗人像个孩子般雀跃的样子。
中间四句用动态的比喻写天气变化:风像万箭齐发射散乌云,太阳像融化的糖浆慢慢爬上竹竿。这里把自然现象比作军事行动和日常食物,既新奇又亲切。随后观察到柳树悄悄泛黄透露春讯,枇杷树在寒冬里依然苍翠,这些细节暗示着季节交替的微妙变化。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小确幸:从此可以悠闲地欣赏林中花草,喝着新酿的米酒,虽然有点酸涩但别有风味。这里的"冻醪"可能是冬天自酿的土酒,带着生活的烟火气,酸甜滋味正好呼应了此刻复杂而满足的心境。
全诗妙在把平凡的日常写得活色生香,用晒被子的太阳、冒芽的柳条、自酿的米酒这些接地气的意象,把冬去春来的喜悦酿成了人人都能品味的诗意。特别是"笑出蓬门不暇冠"的憨态和"冻醪新压"的家常感,让古诗不再高冷,反而透着邻居大爷般的可爱。
范浚
范浚(1102-1150),字茂名(一作茂明),婺州兰溪(金华兰溪)香溪镇人,世称“香溪先生”。绍兴中,举贤良方正。以秦桧当政,辞不赴。闭门讲学,笃志研求,学者称香溪先生。浚著有《香溪集》二十二卷,《四库总目》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