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苏长公南华寺韵
身自祖戒来,未识祖戒面。
偶然赖拈出,一见不再见。
紫马白玉堂,所得等露电。
鲸海人鲊滩,厥药始瞑眩。
悔不先师禅,荡荡一白练。
濡首六欲尘,惊心九重谴。
云胡岭外归,绮语纷如霰。
但使能所空,何烦焚笔研。
偶然赖拈出,一见不再见。
紫马白玉堂,所得等露电。
鲸海人鲊滩,厥药始瞑眩。
悔不先师禅,荡荡一白练。
濡首六欲尘,惊心九重谴。
云胡岭外归,绮语纷如霰。
但使能所空,何烦焚笔研。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人对禅宗修行的感悟和反思,语言直白但充满哲理。
开头四句说自己虽然继承了祖师(达摩)的戒律,却从未真正领悟其精髓。直到偶然间被点醒,才明白真理就像闪电一样,见过一次就再也无法重现——暗喻顿悟的瞬间难以复制。
中间六句用对比手法描写世俗与修行的冲突。"紫马白玉堂"代表富贵生活,但作者发现这些荣华像晨露闪电般短暂;"鲸海人鲊滩"比喻险恶的世俗欲望,只有经历痛苦(瞑眩指服药后的头晕)才能觉醒。后悔当初没专心修禅,本该像纯净白练般的心性,却被六欲(眼耳鼻舌身意)污染,害怕因果报应。
最后四句是醒悟后的态度。从岭南归来后,虽然还会写华丽诗词(绮语),但已明白只要内心空明,连笔墨都可以舍弃——这里"能所空"是禅宗术语,指主客体的分别心消失,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全诗用生活化比喻(露电、白练)和鲜明对比(富贵vs修行),生动展现了修行者从迷茫到顿悟的心路历程。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真实的纠结:既向往心灵纯净,又难以完全摆脱世俗,最终找到"不必刻意舍弃,只要看破本质"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