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陪石遗先生天宁寺登高

秋士困俗喧,佳节亦忧恼。
言寻招提境,望远散襟抱。
放车出烟郭,尘堁没驰道。
平林生高风,墉阴日色缟。
浮图矗云外,峭拔俯兰橑。
寺僧衣破裓,芜碧勤芟埽。
绀屋虽彫残,犹获驻麾葆(是日有达官莅寺。)。
荒台匿树罅,乘兴恣探讨。
连山豁西北,瘦嶂天所造。
幽燕入搔首,市声来浩浩。
今年寒事晚,众绿尚娟好。
毋乃京雒春,平分及秋草。
严霜日夕陨,一例就萎槁。
坐愁节序急,朱颜苦难保。
兰台有诗人,携酒登临早(赵尧生侍御适先生。)。
吾惭秦少章,竟伴后山老。
安得红茱萸,插头向晴昊。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重阳节陪老师登高游玩的所见所感,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开头到"犹获驻麾葆")写出门登高的缘由和路上的风景。诗人说秋天本该是文人雅士登高的好时节,但城市太喧闹让人心烦,于是决定去天宁寺散心。路上马车扬起尘土,寺庙虽然有些破旧,但当天正好有达官贵人到访,反而显得热闹。

第二部分("荒台匿树罅"到"朱颜苦难保")是登高后看到的景色和引发的感慨。站在高处能看到连绵的远山和繁华的市井,发现今年秋天草木还保持着绿色,像是把春天的生机分给了秋天。但诗人马上想到,等严霜降临这些草木都会枯萎,就像人的青春容颜难以留住。

第三部分(最后六句)写与友人同游的感慨。提到同行的赵尧生侍御带着酒早早来登高,而诗人自比宋代诗人秦观(少章)陪着老师陈师道(后山)出游。最后用"想把茱萸插在头上对着晴空"的想象,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全诗通过对比"暂时保留的秋色"和"终将到来的寒冬",道出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最动人的是诗人把自然景象的变化与人生境遇联系起来:草木现在的茂盛就像人短暂的青春,而严霜就像无情的岁月,这种联想让普通的登高游玩有了更深的人生感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