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牡丹(得千字。)

曲槛春如锦,晴开晓日妍。
树摇风影乱,枝滴露光圆。
玉佩停湘女,金盘拱汉仙。
翠填宫鬓巧,黄染御袍鲜。
力费青工造,名随绮语传。
细翎层拥鹤,弱翅独迎蝉。
倚竹成双立,留华任众先。
久看心已倦,欲折意还怜。
洛谱今存几,吴园路忆千。
可应频载酒,相与醉华年。

现代解析

这首《赋牡丹》用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春日牡丹的华美姿态,同时暗含了赏花人的怜惜与感慨。

第一部分:牡丹的华丽登场
前四句像一组电影镜头:曲折的花栏边,牡丹在晨光中绽放,像锦绣般绚烂。微风吹动时,花枝的影子摇曳生姿,清晨的露珠从花瓣滚落,圆润如珍珠。这里用"乱"字形容风中的花影,反而突出了动态的美感。

第二部分:用神话比喻牡丹之美
接下来诗人玩起"高级比喻":说牡丹像湘水女神停下玉佩驻足观赏,又像汉代仙人捧着金盘迎接它。还把绿叶比作宫女精巧的发髻,黄花瓣比作皇帝龙袍的金色——这些夸张的比喻都在强调牡丹的尊贵气质。

第三部分:巧夺天工的细节
诗人继续放大细节:牡丹层层花瓣像白鹤的羽毛,轻盈的花蕊如蝉翼般透明。有的花枝倚着竹丛成双成对,有的花朵大方地让其他花先开放。这里用"鹤"和"蝉"两种仙气飘飘的动物作比,把牡丹写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存在。

第四部分:赏花人的矛盾心理
看着看着,诗人突然感慨:虽然看久了会觉得疲倦,但真要摘花又于心不忍。这种矛盾心理很真实——就像我们面对极致的美景时,既想永远留住它,又怕破坏它的自然美。

结尾:借花怀旧的感伤
最后四句转入深沉:诗人想起历史上记载牡丹的《洛阳牡丹谱》已所剩无几,当年吴国的名园也已成追忆。于是提议:不如多带些美酒,趁着花开正艳时尽情醉赏吧!这里透露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伤感,以及"及时行乐"的豁达。

全诗亮点
1. 通篇没用一个"牡丹",却句句在写牡丹,像高级谜语。
2. 把花比作仙女、皇袍等,赋予牡丹"人间富贵花"的气质。
3. 结尾从赏花上升到人生感悟,留下余味。
就像用文字拍了一部牡丹纪录片,既有特写镜头的美感,又有旁白式的哲理思考。

贡奎

贡奎(1269—1329),字仲章,宣城(今属安徽)人。生于元世祖至元六年,卒于文宗天历二年,年六十一岁,追封广陵郡侯,谥文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