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梦
酗狼郑伯有,彊死能为厉;
况于忠义士,魂气孰能制!
吾师建义旗,激烈兼恺悌;
将士争用命,四海望攸系。
乃触同舟忌,狂猘忽反噬;
身首葬鱼腹,举家就歼殪。
当时天地昏,一军皆流涕;
谓宜排九关,疾呼诉上帝。
顷刻伸显戮,用以警人世;
夫何十馀载,皂白全奄翳。
凶人蕃子孙,仍保首领毙;
将无应运生,天实钟其戾。
抑种罪业深,厥报在后裔。
赫赫与梦梦,劳人长引睇。
况于忠义士,魂气孰能制!
吾师建义旗,激烈兼恺悌;
将士争用命,四海望攸系。
乃触同舟忌,狂猘忽反噬;
身首葬鱼腹,举家就歼殪。
当时天地昏,一军皆流涕;
谓宜排九关,疾呼诉上帝。
顷刻伸显戮,用以警人世;
夫何十馀载,皂白全奄翳。
凶人蕃子孙,仍保首领毙;
将无应运生,天实钟其戾。
抑种罪业深,厥报在后裔。
赫赫与梦梦,劳人长引睇。
现代解析
这首《梦梦》是一首充满悲愤的叙事诗,用直白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忠义之士被害却得不到公正对待的故事。
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前四句)用对比手法开头:连酗酒暴虐的郑伯死后都能变成厉鬼害人,更何况是忠义之士呢?他们的灵魂怎能安息?这为全诗奠定了悲愤的基调。
第二部分(中间十二句)详细叙述了悲剧:诗人的老师高举义旗,将士们奋勇作战,却遭到同僚的嫉妒和背叛,最终惨遭杀害,全家遇难。当时天地为之变色,全军痛哭,大家都以为上天会立即惩罚凶手,警示世人。
第三部分(最后十句)表达了最大的愤慨:没想到十多年过去,是非黑白依然混淆不清。凶手不仅子孙满堂,还得以善终。诗人发出痛苦的质问:难道坏人天生就该走运?还是说他们的报应会落在后代身上?最后以"赫赫与梦梦"(明明白白与糊里糊涂)的对比,表达了对天道不公的困惑和愤怒。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强烈的对比制造戏剧性(忠义vs背叛,期待正义vs现实不公) 2. 情感递进强烈,从悲痛到愤怒再到困惑,层层推进 3. 直白的质问句让读者感同身受,比如"凶人为什么能子孙满堂""老天爷是不是瞎了眼" 4. 反映了古代社会常见的忠臣被害、奸臣得势的现实困境
诗人通过这个悲剧,不仅是为老师鸣不平,更是对世间不公现象的控诉,容易引起任何时代读者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