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卖松树的人,带着从山涧挖来的松树到城里卖,却无人问津的故事。
前两句"一束苍苍色,知从涧底来"描写松树的样貌:一捆深绿色的松树,一看就知道是从深山涧谷里挖来的。这里用"苍苍色"既写出松树的颜色,也暗示它带着山野的气息。
中间两句"斸掘经几日,枝叶满尘埃"很生动。说卖松人花了几天时间挖树,结果松树枝叶都沾满尘土。这里透露出两个信息:一是挖树很辛苦,二是松树在运输过程中已经失去原本的鲜活。
最后两句点明主题"不买非他意,城中无地栽"。人们不买不是因为不喜欢松树,而是城里根本没有地方可以栽种。这里暗含讽刺:城里人向往自然,但城市环境根本容不下真正的自然之物。
整首诗通过一个小场景,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松树象征自然,城里人想亲近自然却无法真正接纳自然。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写出了深刻的现实问题,让人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也引发思考。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