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挽联是悼念革命烈士陈其美的作品,用对比手法展现了英雄的壮烈与时代的黑暗。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理解:
一、英雄与敌人的对抗
上联"公仇贼"指陈其美为公义反抗军阀,"贼始杀公"揭露敌人卑劣手段。后两句用"天诛"形容恶人终将受惩,表明烈士虽死却未留遗憾——这种将个人生死与正义相连的写法,突显了革命者的崇高。
二、强弱势力的较量
下联"弱拒强"展现弱小力量对抗强权的勇气,"强复凌弱"则揭示当时社会恃强凌弱的现实。用"外交恶潮"暗喻帝国主义侵略背景,使个人遭遇与民族危机产生共鸣。
三、艺术表现力
1. "饮弹"用借代手法,以中弹场景代替牺牲,画面感强烈
2. "天诛"与"恶潮"形成自然力量与社会力量的隐喻对比
3. 结尾"何堪回首"用反问句式,强化对未来的忧患意识
全联通过"公-贼""弱-强"的鲜明对比,既歌颂烈士精神,又批判黑暗时局。最后落脚于对民族前途的忧虑,使挽联超越个人悼念,成为时代呐喊。这种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相结合的写法,至今仍能引发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