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简单却充满意境的雨天小憩场景。
前两句"脆瓦稀疏点,凉窗稳贴眠"像用白描手法画出一幅雨中小景:雨点轻轻敲打着脆薄的瓦片,发出清脆的声响,凉意透过窗户,让人安稳入睡。这里的"脆瓦"用得特别生动,既写出瓦片的质地,又暗示雨声的清脆;"稳贴"二字则传神地表现出舒适安眠的状态。
后两句"梦中何所见,峡水与帘泉"转入梦境描写,但依然紧扣雨的主题。诗人梦见峡谷的急流和屋檐的滴水,说明即使在睡梦中,雨声依然萦绕在意识里。这里巧妙地把现实中的雨声(帘泉)和想象中的水声(峡水)融为一体,虚实相生。
全诗最妙的是用最朴实的语言构建出丰富的感官体验:我们能听到雨打瓦片的清脆声响,感受到窗户透来的凉意,甚至在梦中还能延续对水声的想象。诗人把一次普通的雨天午睡写得如此富有诗意,展现出对生活细微之处的敏锐感知。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