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战乱后荒凉的江边小城,通过今昔对比传递出深沉的哀伤。
开头两句直接展现惨状:孤零零的城池靠着江边,万家房屋被烧毁的痕迹触目惊心。这里用"枕"字把城池拟人化,仿佛它在江边奄奄一息地躺着。
中间四句通过三个镜头写人们的悲痛:返乡老人对着残垣断壁哭泣,过路人驻足打听这里曾经的样貌,诗人自己感叹岁月流逝却带不走战乱记忆。特别打动人的是"花鸟何曾管乱离"这句——大自然的花鸟根本不在乎人间苦难,依旧按时开放,这种无情的对比更显出人类的脆弱。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汉水边的春天还是如常到来,野桃花开遍山野,只是暖风来得比往年迟些。这里用永恒的自然反衬短暂的人世沧桑,看似写景,实则把战乱的伤痛写得更加绵长。桃花越灿烂,越让人想起那些永远看不到春天的人们。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全景的废墟推到老人哭泣的特写,再拉到漫山桃花的空镜,没有直接说多悲伤,但每个画面都在戳人心窝。诗人用最普通的景象——烧毁的房子、问路的行人、开花的桃树,组合出了震撼人心的战争创伤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