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三岁儿筠龄归圹

正得还真自在休,百年托体亦山邱。
略尝世味如斯足,底用劳生到白头?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看透人生、超脱世俗的豁达心境。

诗的前两句说:孩子能保持纯真本性地离开人世,反而是种解脱;人死后终究要归于山丘泥土,这是自然规律。这里用"归圹"(回到墓穴)来比喻死亡,但语气平和,没有悲伤。

后两句是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人生在世,稍微尝过些滋味就足够了,何必非要辛苦操劳到白头呢?"世味"指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劳生"指为生活奔波。诗人认为不必执着于长寿,活得简单自在就好。

整首诗用三岁孩童的离世为切入点,却跳出了寻常的悲痛情绪,转而思考生命的本质。它告诉我们: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保持本真;人要学会知足,不必为世俗名利耗尽一生。这种淡泊通透的人生态度,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