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补外出江皋待命泊伟观二首 其二
欲去不得遂,正如太庙羊。
登俎分所宜,得去喜可量。
圣度真如天,不妨且翱翔。
扶老复携幼,迁居大江傍。
居然得伟观,怅焉渺遐荒。
潮头来如山,亲乐想未央(自注:楼名伟观。)。
登俎分所宜,得去喜可量。
圣度真如天,不妨且翱翔。
扶老复携幼,迁居大江傍。
居然得伟观,怅焉渺遐荒。
潮头来如山,亲乐想未央(自注:楼名伟观。)。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想离开官场却身不由己的矛盾心情,以及最终在江边找到心灵慰藉的过程。
开头用"太庙羊"的比喻很生动:就像祭祀用的羊被绑在庙里无法逃脱,作者也困在官场无法抽身。这种身不由己的无奈感,现代打工人应该都能体会——明明想辞职,却因为各种现实原因走不了。
但作者很会自我开解:既然暂时走不掉,那就先享受当下吧。就像现在很多人说"既然不能改变环境,就先调整心态"。他带着全家搬到江边住,这个举动很像现代人压力大时,会去海边散心一样。
最精彩的是对江潮的描写:潮水像山一样压来,这本该是可怕的景象,但作者却说这是"亲乐未央"(亲人团聚的快乐没有尽头)。这种反差特别打动人——在困境中找到快乐,在动荡中获得安宁。就像我们面对生活压力时,家人团聚反而成了最温暖的港湾。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它把古代官员的苦闷,用非常生活化的方式表达出来,让今天的读者也能感同身受。那种"想走不能走"的纠结,和"既来之则安之"的豁达,都是跨越时空的共通情感。